兩個月前,C邀約我一起參加悍馬車車友發起的活動,
前往花蓮騎兩天的腳踏車。
有點猶豫,上臺北後就鮮少騎腳踏車,
害怕被車擦撞、少了悠閒騎車的氛圍,於是乾脆少碰,
但蔚藍的花東海岸似乎頻頻在招手:「好久沒回來啦!」
於是抱著:「大不了坐補給車吧。」的想法報名。
接下來,是報名踩飛輪的課程,剛好一位優秀的教練,
在關渡附近開健身教室,以優惠價格與專業訓練,嘉惠民眾,
也很剛好的,在參加完花東行之後,教練因事無法再繼續開課,
感謝他這一個多月的訓練,讓我順利完成這段行程~沒有坐上補給車!
7/7清晨四點半起床後,先騎到萬華火車站集合,大約有三十幾位車友參加,
二十幾輛悍馬中混雜四輛他牌車子:P,上火車後大夥興致高昂,不過後來我就昏迷了,
一直到新城站才清醒,看到熟悉的影像在窗外飛過,心情也跟著激昂。
目的地是玉里站,下車前大家的裝扮似乎要跳傘般,全副武裝,畢竟外頭陽光普照呀@@
天空非常藍,成為之後兩天的背景色。
此次的行程是玉里車站→安通溫泉→玉長公路→長濱→北迴歸線地標→石梯坪→石門→豐濱→女媧娘娘廟(總長約70公里)
第二天,豐濱→新社→磯崎→芭崎→水璉→鹽寮→花蓮火車站(總長55公里)
玉長公路,從玉里至長濱,環山而上後便一路下滑至臺東長濱,
上坡至玉長隧道途中,剛好遇到另一場比賽的選手們滑下,加油聲不時傳來(還有警車廣播打氣唷~)
最高點的景色非常壯麗,其實這兩天的景色都讓人賞心悅目,
也多虧了這些美景,在爬坡行進途中,可以分心欣賞四周,忘記身體的不適。
許多在路上碰到的車友、居民等,在交會或經過時,會聽到他們溫暖的聲音,
使人振奮,真的很開心呢!因為這次的旅行,感受到臺灣美麗土地與純樸的人們。
這條路通過許多臺東小鄉鎮,是我不會記得的名字,曾經坐著汽車經過其中,
卻比不上騎腳踏車,如此的貼近,不管美與醜盡收眼底,
可惜我一直在趕路,不敢停下來,只能用眼睛與記憶來描述,還有別人的相片。
這段旅程中,我最想與人分享的,是從石梯坪開始,一路綿延到芭崎(或新社?)的水梯田。
這是阿美族傳統的耕作方式,消失很長一段時間,至數年前,才慢慢復耕,最近終於有了收穫,
我經過時,稻子正在轉黃,有的已經收割,在路上曝曬,田中還有非稻子的作物,
金黃色稻浪在海階上搖晃,與波光嶙峋的海洋相輝映,真是非常和諧的景色,讓人感動。
在面對這些梯田的房舍前,偶爾有居民靜靜坐在椅子上,卻在你騎過時舉起手,有點寂寞的畫面;
我曾經看過大學老師拍的相片,
整片詢階而下的鬱鬱青蔥中,矗立一純黑的小屋,忘了問在哪拍的?
今天它們真實展現在眼前,讓人感動與開心,請大家觀賞下面相關的報導與相片,
不要忘記,花東海岸的美,不是那些步步入侵海岸的民宿,也不是人工堆砌的物體,而是當地住民的生活展現。
感謝阿諾大哥與C,還有悍馬車友們,以及曾經碰到的路人。
雖然才騎了兩天車,卻像經過一個禮拜XD,
即使全身痠痛快一個禮拜,卻也深深刻畫在記憶裡,越親近土地,感受越深。
http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teia/7641483360/in/photostream/
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70843
http://www.newsmarket.com.tw/blog/2503/
http://cepoorip.blogspot.tw/2012/07/2.html
註:圖片1.2.3(來源:Arno Wang@Facebook)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