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神戶星巴克 

今日前往神戶,與沉靜的姬路市不同,神戶的早晨活力十足,已經有許多車子在路上來去。

這樣的城市氛圍與歷史地理背景有關,

神戶港是日本最早開放的五個國際貿易港口之一(1868年),因此造就城市開放與國際化的氣氛;

地理環境面海背山,平原狹長,許多領事館因此蓋在半山腰。

你可以在清晨沿著道路蜿蜒上山俯瞰市景,再下山到海邊看夕陽,以一天感受神戶的多元風貌。

神戶市的水溝蓋圖案  

拜訪此處的目的之一,是為了看一個城市經歷過重大天災(神戶大地震)後如何重生,

若非看過《城市的遠見》,造訪時渾然不覺此處曾受過天崩地裂的重創。

各國領事館仍安穩的待在山坡上(北野),由神戶市的景觀條例法規管轄,

這些領事館各有用途,做為博物館、餐廳、咖啡館、美術館等使用,

避免木造建築腐朽又可增加營收,一舉數得。

被指定為重點文物單位的「萌黃之館」(下右)與「風見雞館」(下左),

館內保存當時生活用品,濃濃復古味,彷彿進入時光隧道,

且不忘擺上相關的文創商品,讓人甘願掏腰包。

2   
沿著北野一帶的道路,可見兩旁各國領事館,裝飾各國象徵性海報、看板,

如英國領事館的夏洛克福爾摩斯、丹麥領事館外的維京人頭盔,各具特色。

建議可選一兩間有興趣的進去逛逛。  

3     

假如你爬夠了上坡,可以轉頭往山下走,山丘上的路不大條,

可以慢慢走、慢慢拍,欣賞沿路建築。

從華麗的純白印度式神廟,到黑白簡約後現代主義,都可以在路上看到,

4

到了舊居留地入口(我們是從另一端上山),可以體驗神戶地區建築再利用的另一種方式。

北野工房,舊時為神戶北野小學校,為舊校舍改建的再利用空間。

由於少子化與阪神大地震的衝擊,學校在2006年廢校,四周的商業行為也逐漸沒落,

然成立於明治41(西元1908)年的北野小學校,本身校舍就極具歷史意義,

在神戶大地震後的復原期間,當地居民、商業與教育團體共同發起,

決定讓小學校再生,遂成立「北野工房社區」。

 5

將此處改造為社區文化、在地文創的展示處,操場則改為停車場,

鼓勵遊客在此停車,以徒步的方式進入山上的舊居留地區域,

減少交通擁塞等困擾,也讓遊客感受另一種在地文化。

走進北野工房主建築,也就是北野小學校原有的三層樓校舍,

雖經過修繕,仍可感受到濃厚的學院氣息,走過上蠟的木頭地板,

一間間教室改建的小店鋪,乳白玻璃燈罩灑下暈黃燈光,似乎可以感受當時學童上課的氛圍。

 6  

隨著木頭樓梯上樓,三樓是以前的禮堂,現在則是居民的活動中心。

你可以買杯飲料,捧著工坊剛出爐的麵包,找個位子,融入社區居民生活。

7     

這間工房裡有一間麵包店,有固定的出爐時間,經過時只見已經排了人龍,

秉持「當地人排隊可能就是美食」的想法,我們立刻加入隊伍,經過觀察,

店很小,麵包很少,最有人氣的是土司,因為人手一條,架上很快就空了,

如果不想買一條(大概60公分有),也可以跟店員要求切一半或四分之一,

雖然店員臉有點臭,但那吐司確實有排隊的價值,因為「Q彈有勁」!

吃過就覺得統二湯種麵包是騙人,這種才是真的土司麵包!

外皮有點硬又不會太硬,咬下後撕起的瞬間,會有拉彈的口感,

越嚼越有麥香味~

當天下午,這塊土司撫慰了我的胃(畢竟異人館區消費不低XD),

配上熱咖啡、熱紅茶,就是頓下午茶,

當它快被吃完時,我有種惋惜的感覺,似乎可以為了它重回北野工房。

離開北野小學校繼續往下走,就會抵達外觀簡樸的「竹中大工道具館」

竹中大工道具館  

這間道具館由竹中工務店成立,本身以木工起家,為保存日本木匠傳統文化與技藝(記憶),

在1984年以收集、展示、研究木匠相關之工具、文獻、影音資料等為目的,成立日本唯一的木工工具博物館。

成立迄今已經收集多種工具,館內展示以時間為經、用途為緯,配合影片、音效還有模型展示,

交織出從古至今的日本木工文化。

建築物由竹中株式會社自行建造,外牆為清水模印著一片片木頭紋路,為地下一樓、地上四樓的配置,

展場方正,每件木工工具整齊擺放,配有詳細說明,地下一樓還有專門的「木工圖書館」,

提供相關書籍與資訊給參觀民眾。

竹中大工道具館館內  

館外是車水馬龍的市街,走進博物館內,你可以聞到木頭香味與碰觸木頭,

彷彿進入舊時的日本木工世界與生活,對於雖是私人會社,

卻如此尊重與保留傳統文化的心意,讓人敬佩。

離開舊居留區進入現代世界,有種時光交錯的感覺,

走在大馬路旁,還是可以看到異國風情的建築,

但已經從繽紛、溫馨的民宅轉為高聳、威嚴的商業空間。

如開闊的大門、鐘樓、石砌牆面等,占據了整個街角,

讓人望而生畏。

街道的終點是港區,經過一天的奔波,只想讓人看海放空。

高速公路劃過天際線,對岸的摩天輪停滯,眼前海波平靜,

讓人難以想像此處曾一夕間天搖地動,斷垣殘壁。

回程時街燈已亮起,高樓大廈前矮小的木造建築挺立,

那是經過災害後保留的傳統,

這座城市因為接納異地、接納傳統而多元,也因此而偉大。

神戶風景  

PS.神戶行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北野工房與竹中大工道具館,

究其原因是因為「有人」也「有心」,將廢棄建築改造的適合人居、使用,

使其生命延續,也讓記憶得以延續;後者將傳統文化讓現代人得以一睹與了解,

細心的對待這些已退休的工具,同樣讓人感動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92030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